• 首页 >  人工智能 >  AI产业
  • AI终端行业深度:驱动因素、市场分析、产业链及相关公司深度梳理-250126(43页).pdf

    定制报告-个性化定制-按需专项定制研究报告

    行业报告、薪酬报告

    联系:400-6363-638

  • 《AI终端行业深度:驱动因素、市场分析、产业链及相关公司深度梳理-250126(4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I终端行业深度:驱动因素、市场分析、产业链及相关公司深度梳理-250126(43页).pdf(43页珍藏版)》请在薪酬报告网上搜索。

    1、 1/43 2025 年年 1 月月 26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报告 慧博智能投研 AI终端行业深度:驱动因素、终端行业深度:驱动因素、市场分析市场分析、产、产业链及相关公司深度梳理业链及相关公司深度梳理 从个人计算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到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汽车及智能家居设备,再到集成 AI大语言模型的创新设备,智能终端发展迅猛。AI 终端的出现,不仅体现了技术的革新,也映射了人们对高效、便捷、个性化生活的不懈追求。AI 终端将 AI 的智能与设备的便携性完美融合,为用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交互体验。无论是借助语音助手实现即时交流,还是通过智能设备完成复杂任

    2、务,AI 终端都在不断拓宽人类与机器互动的界限。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AI 终端的发展带来了硬件制造、芯片设计等多个环节的升级,构建了一个庞大且复杂的产业生态系统。互联网巨头、传统硬件制造商、科技初创企业都在积极探索 AI 终端的创新应用和发展模式,共同推动行业的持续进步。本报告旨在全面剖析 AI 终端行业。首先,我们将回顾 AI 终端的发展历程,并探讨推动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同时分析当前 AI 终端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接着,我们将深入研究 AI 终端产业链,指出其中的关键环节,并列出 AI 终端的细分领域及其潜在受益的企业。通过这些深入分析,我们旨在帮助读者深刻理解 AI 终端行业的全貌。目录

    3、目录 一、行业概述.1 二、驱动因素.5 三、市场分析.7 四、产业链分析.11 五、AI 终端细分领域.18 六、相关公司.35 七、发展趋势展望.42 八、参考研报.42 一、行业一、行业概述概述 1、端侧智能端侧智能概述概述 端侧智能端侧智能是指在终端设备是指在终端设备一一侧进行的智能化处理和决策。侧进行的智能化处理和决策。它将人工智能算法和计算能力直接部署在边缘设备上,如智能手机、PC、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汽车、工业传感器等,使这些设备能在本地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无需将大量数据传输到云端进行处理。这些终端通过内置的 AI 算法和硬件支持,实现了语音识别、图像处理、自然语言理解、预测分

    4、析等功能,提升用户体验和设备性能。2/43 2025 年年 1 月月 26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端侧智能区别于传统端侧智能区别于传统 AI 的关键在于的关键在于,AI 终端采用大模型端侧部署或端侧部署与云端部署相结合的模式,而非完全依赖云端大模型。在 AI 终端上,云端大模型为端侧提供支持,复杂计算任务可以在云端完成,然后将结果传输到端侧设备。而端侧大模型在本地设备上运行,负责相对简单的任务,实现更快速的响应和更好的隐私保护。2、端侧智能端侧智能的优势的优势 端侧智能端侧智能依靠技术特性在多方面具备显著优势。增效方面,依靠技术特性在多方面具备显著优势。增效方面,低延迟使

    5、得其在自动驾驶等即时反馈场景作用明显;脱机可用确保在无网络时也能持续提供智能化服务;分布式计算与边缘计算架构结合,实现多设备协同工作,增强系统计算能力。降本方面,降本方面,节能高效可降低能源消耗,成本效益显著是因为减少了对云端资源的依赖,降低了带宽和存储成本。安全方面,安全方面,稳定的特性可避免因云端服务波动中断工作流;数据安全能降低数据泄露风险。此外,端侧智能还具有个性化优势,可本地分析用户行为,精准了解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提供个性化服务,更好地满足用户独特偏好和需求。3、AI 终端主要品类终端主要品类 AI 在终端落地融合的设备包括 PC、手机、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能汽车等,它们在性

    6、能、功能和应用场景上各有侧重,共同推动智能化生活和工作方式的革新。3/43 2025 年年 1 月月 26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4、AI 终端的三要素终端的三要素 AI 终端的三要素包括算力、模型、生态。终端的三要素包括算力、模型、生态。其中,算力和模型是 AI 终端的必要条件,算力是硬件基础,通过处理器实现终端推理;而模型的减枝蒸馏,则可有效压缩模型参数,减少推理时间,降低端侧负载。上述两大要素决定了终端的硬实力。相较前者,生态需要长时间打磨,且需产业链厂商齐心协力配合,开发应用,挖掘垂直场景。生态建设代表了终端的软实力。对于用户而言,算力和模型的纸面参数固然重要,但

    7、真正决定使用体验和购买倾向的,是生态。生态的建设和完善,决定 AI 终端的成败。而这一过程当中位居核心的是品牌厂商。4/43 2025 年年 1 月月 26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5、端侧端侧 AI 的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 端侧端侧 AI 的商业模式:掌握的商业模式:掌握 AI Agent 入口,实现产业链价值闭环。入口,实现产业链价值闭环。终端产品的成本包括了硬件成本、大模型成本、其他投入(如渠道、广告等),品牌厂如字节、Meta、小米等需要通过 AI 变现回收云端的资本开支,并实现收入利润的增长。AI 变现的方式包括:更高的终端售价、应用商店分佣、增值服务、订阅服务等。

    8、5/43 2025 年年 1 月月 26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二、驱动因素二、驱动因素 1、AI 飞速发展,大模型百家争鸣飞速发展,大模型百家争鸣 2022 年 11 月 30 日,OpenAI 发布了 ChatGPT,催生了全球对大型模型技术的高度关注和加速发展。在这一全球趋势下,国内外的 AI 公司和研究机构迅速跟进,推动了大模型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快速尝试。国内的几家领先科技公司和学术机构,如百度、阿里、字节跳动、科大讯飞、清华大学等,已经开发出与 GPT-4 处于同能力等级的大模型,如百度文心一言、腾讯通义千问、科大讯飞星火、字节豆包、智谱 ChatGLM 等,

    9、在中文处理和理解方面有不俗的表现。这些模型不仅在语言理解和生成任务中表现优异,还在多模态领域如视频和音乐生成方面展示了强大的能力。2、随着各家模型差距缩小,端侧随着各家模型差距缩小,端侧 AI 成为各家角力点成为各家角力点 AI 的云端基础设施投资持续,终端商业价值变现时点来临。的云端基础设施投资持续,终端商业价值变现时点来临。2023-2024 年云端 AI 基础设施的资本投入大幅增长,且增长势头预计维持。资本开支用于构建强大的计算和数据存储能力,使得大模型能力不断迭代增长,但模型之间差异在缩小。这些技术需要在终端设备上应用落地,最终通过这些应用实现商业价值的转化,从而形成一个从投资到变现的

    10、完整闭环。应用创新成为各家角力点,端侧应用创新成为各家角力点,端侧 AI 迎来新一轮创新周期。迎来新一轮创新周期。端侧 AI 优势明显,已经具备实践基础,大模型在端侧的嵌入已经开始。从终端看,先落地、成规模的终端将是手机和 PC,2024 年苹果、安卓都发布了 AI 旗舰机,2025 年 AI 手机将创新升级、价位下沉,此外 XR、智能眼镜、耳机、智能家居等也正在融入 AI。6/43 2025 年年 1 月月 26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3、催化:巨头布局端侧催化:巨头布局端侧 AI,抢夺,抢夺 AI Agent 入口入口 海内外巨头正在加大资本开支建设云侧海内外巨头正在

    11、加大资本开支建设云侧 AI 基础设施,同时发力端侧基础设施,同时发力端侧 AI,抢夺,抢夺 AI Agent 入口。入口。国内厂商如百度、阿里、腾讯和字节,以及小米、华为等,积极推出 AI 手机、AI 眼镜、AI 音响、智能家居等产品,借助自研语音助手和 AI 技术推动家庭和办公场景的智能化。海外厂商如 Google、Amazon、Apple 和 Microsoft,则在智能音响、智能显示器、智能眼镜等设备上集成 AI,提升用户交互体验。Google 依托 Assistant 推动语音控制,Amazon 通过 Alexa 布局智能家居,Apple 则借助 Siri 在智能硬件中实现无缝联动。这

    12、些厂商不仅推动硬件升级,还通过 AI 芯片、云平台等基础设施,构建更加智能的生态系统。4、政策利好频出,推动行业发展政策利好频出,推动行业发展 7/43 2025 年年 1 月月 26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三、市场分析三、市场分析 1、AI 终端当前正处于以字节豆包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引领的第五阶段终端当前正处于以字节豆包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引领的第五阶段 AI 终端的发展经历了由云到端、由由云到端、由 ToB 到到 ToC 的的 5 个阶段,当前正处于以字节豆包为代表的互联网个阶段,当前正处于以字节豆包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引领的第五阶段。巨头引领的第五阶段。早期 AI 终端

    13、更多是品牌厂商引领,但由于大模型体验决定了用户的付费意愿,且部分互联网巨头如字节、百度甚至亲自下场开发硬件,因此能够认为互联网巨头将会在 AI 终端产业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8/43 2025 年年 1 月月 26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1)大模型千帆竞渡,互联网巨头何以引领大模型千帆竞渡,互联网巨头何以引领 AI 终端的发展终端的发展 当前大模型厂商主要分为互联网巨头和第三方科技公司两大阵营:(当前大模型厂商主要分为互联网巨头和第三方科技公司两大阵营:(1)互联网巨头:)互联网巨头:代表如字节、阿里、百度、腾讯等,其优势在于广大的用户群体和流量变现能力。这些互联网巨头

    14、旗下均有高活跃度应用可以帮助引流,如字节的抖音、阿里的淘宝、百度的搜索引擎、腾讯的微信等,同时,这些应用还积累了大量可用于模型训练的私域数据。(2)第三方科技公司:)第三方科技公司:代表如智谱、Kimi、阶跃星辰,主要依托模型的特色功能出圈,如 Kimi 在长上下文窗口技术上取得突破,率先支持 200 万字上下文长度。尽管这些独角兽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但由于缺少可以承载模型能力的下游应用场景,因此只能寻求和第三方软硬件公司的合作。(2)字节豆包脱颖而出的原因字节豆包脱颖而出的原因 在互联网巨头阵营中,字节目前遥遥领先于同业。在互联网巨头阵营中,字节目前遥遥领先于同业。相较于竞争对手而言,字节的

    15、 AI 起步较晚,但后来居上,国内百度、阿里、商汤、科大讯飞在去年 3 月开始都陆续推出了大模型新品和 AI 应用,而字节的豆包则是在同年 8 月才发布。尽管如此,2024 年 5-7 月,豆包 App 日新增用户从 20 万迅速飙升至90 万,并在 9 月率先成为国内用户规模破亿的首个 AI 应用。据量子位智库数据,截至截至 11 月底,豆包月底,豆包2024 年的累计用户规模已超过年的累计用户规模已超过 1.6 亿;亿;11 月平均月平均每天有每天有 80 万新用户下载豆包,单日活跃用户近万新用户下载豆包,单日活跃用户近900 万,位居万,位居 AI 应用全球第二、国内第一。应用全球第二、

    16、国内第一。9/43 2025 年年 1 月月 26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字节的成功可以归结为以下四点:算力资源充足;大力投流买量;积极布局 AI 硬件,为豆包寻找 C 端应用场景;有私域数据可以继续大模型的 Scaling Law。以豆包为代表的 AI 产品,不仅深刻改变着 AI 应用的行业格局,更推动着 AI 终端的变革。2、AI 终端终端将带来价值量的提升、交互体验的革新以及产业链生态的重组将带来价值量的提升、交互体验的革新以及产业链生态的重组和扩展和扩展 价值量提升:价值量提升:与早先的消费电子创新,如 TWS 耳机对比,AI 终端是系统级产品,需适配诸多应用+A

    17、I大模型+多元化交互方式,产品形态的升级演进需要循序渐进。但优点在于,一旦用户体验成熟,带来便利解决刚需,用户的付费意愿更强。能够认为,AI 终端的定价=硬件成本+AI 体验,有更高附加值,可以打开品牌厂商的利润天花板。交互体验:交互体验:当下的 AI 终端产品,从前期发布的智谱、荣耀手机,到近期发布的 Rokid 眼镜,均主打语音交互,极大程度地解放双手,未来还将结合手势识别等功能,进一步革新交互体验。未来手机的定位将转向随身的算力终端,其交互过程可更多通过 AI 硬件实现,即:1)通过 AI 眼镜的摄像头,实现“所见即所得”;2)通过麦克风,实现“所言即所行”。产业链生态:产业链生态:当前

    18、的 AI 终端可类比十年前的智能机。2012-2015 年间,传统国产智能机四强“中华酷联”遭遇 OPPO、vivo、小米等新“玩家”的挑战,行业加速洗牌。而当下,AI 赋能加速智能终端崛起,类比智能机产业的格局演变,看好未来双线并行的市场格局,即品牌厂商自研硬件+大模型;白牌厂商则采用公版方案配合第三方模型,各自占据目标市场。10/43 2025 年年 1 月月 26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3、AI 终端终端或将迎来黄金增长期。或将迎来黄金增长期。未来,云端协同将成为重要趋势,大模型用户量的增长将主要依靠端侧,AI 终端将逐步成为主流趋势,市场也将迎来爆发。IDC 预测

    19、,2024 年中国终端设备市场中,将有超过半数的设备在硬件层面具备针对 AI 计算任务的算力基础,至 2027 年,这一比例将进一步攀升至接近 80%的水平,并进入平稳提升阶段。4、AI 终端终端未来未来进展进展 在 2024 年各大科技公司已推出众多 AI 终端产品。展望 2025 年,AI 终端产品将在智能手机、汽车、眼镜和 PC 等多个领域实现更广泛的应用和更深层次的集成,推动科技行业迈向智能化新高峰。未来几年端侧 AI 将迎来新一轮创新、成长周期。11/43 2025 年年 1 月月 26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四、产业链分析四、产业链分析 端侧端侧 AI 有望复

    20、制云侧的资本开支增长,推动硬件环节的升级。有望复制云侧的资本开支增长,推动硬件环节的升级。云侧,训练、推理需求拉动 AI 基础设施建设,云厂商的资本开支大幅增长,带来算力、存储、连接、电力等硬件环节的升级,量价齐升。端侧,类似云侧,推理需求将推动终端厂加大研发支出,对手机、PC、穿戴、家电等终端进行改造升级,核心零组件仍然是算力、存储、连接、电力。12/43 2025 年年 1 月月 26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1、算力算力+连接:影响体验的核心环节,持续升级算力与连接能力连接:影响体验的核心环节,持续升级算力与连接能力 端侧端侧 AI 设备的处理器主要分为设备的处理器主

    21、要分为 SoC、MCU 两类,可以单独使用两类,可以单独使用 SoC 或者或者 MCU,也可以将,也可以将 SoC 与与MCU 共同使用。共同使用。SoC 集成度高,包括 CPU、GPU、NPU、ISP、WiFi、蓝牙模块,可实现的功能较多,包括音频、视频、无线通讯都可以基于 SoC 开展。MCU 集成度低,通常能实现音频处理、无线连接功能,主要优势在于低功耗和低成本,可以与 ISP 共同使用以弥补图像处理能力。端侧处理器核心升级点为算力与连接能力,依据不同产品的应用特点及可行的模型部署方式,升级侧重端侧处理器核心升级点为算力与连接能力,依据不同产品的应用特点及可行的模型部署方式,升级侧重点有

    22、区别。点有区别。GPU、NPU 算力较强的 SoC 芯片可以提供较为丰富的异构 AI 算力,经过压缩的 AI 模型可以在 PC、手机等设备端部署。低成本的 SoC 或 MCU 方案适合端侧设备仅承担轻量化 AI 运算的场景,例如耳机、眼镜,主要通过连接功能与云端或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互。AIoT 设备设备 AI 升级可复用已成熟的解决方案,满足性能需求并有效降低成本。升级可复用已成熟的解决方案,满足性能需求并有效降低成本。根据 Wellsenn XR 等机构对已上市的 AI 眼镜、耳机、音箱设备的拆解,多数产品直接复用了来自高通、恒玄科技等厂商成熟的解决方案,例如高通 AR1 平台被用于 Ray

    23、Ban Meta 等多款智能眼镜产品中,紫光展锐的智能手表SoC 被用于闪极拍拍镜,恒玄科技的蓝牙音频 SoC 被用于豆包 AI 耳机产品中。复用成熟方案可以满足 13/43 2025 年年 1 月月 26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当下各种新型 AI 设备的性能需求,还能有效地降低成本、缩短开发周期。未来待某类形态的销售规模达到千万量级后,可能会有厂商定制优化的 SoC 产品系列面世。国产芯片厂商在国产芯片厂商在 AIoT 细分市场占据优势,并有望受益于端侧设备细分市场占据优势,并有望受益于端侧设备 AI 化的产业趋势。化的产业趋势。不同于智能手机市场 SoC 高度集中的市

    24、场格局,AIoT 市场下游分散,手表、耳机、音箱等智能设备所需的功能各不相同,且对芯片性能的要求远低于手机,国内厂商则凭借在音频、连接等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成本优势在细分市场占据了份额,现有成熟的解决方案也能够较好地适应终端产品 AI 化的需求。2、存储:模型本地部署的趋势要求存储规格持续提升存储:模型本地部署的趋势要求存储规格持续提升 端侧运行端侧运行 AI 模型的设备将需要比以前更大容量的模型的设备将需要比以前更大容量的 DRAM。据联发科介绍,130 亿参数的 AI 模型在INT8 精度下,大概需要 13GB DRAM 才能运行。虽然有多种技术可以减少 DRAM 容量,例如稀疏化和量化,

    25、但这些技术会影响模型准确性。除了支持 AI 模型运行的 DRAM,设备还需要提供额外的容量用于支持操作系统和其他应用程序。因此,在端侧设备部署的模型参数量越来越大的趋势下,DRAM 容量持续增长的确定性强。在智能手机上,苹果已将 iPhone16 系列全部升级为 8GB DRAM,安卓旗舰机的DRAM 也普遍升至 12GB 及以上。14/43 2025 年年 1 月月 26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小型小型 AIoT 设备的设备的 NAND 及及 NOR Flash 均均有扩容趋势。有扩容趋势。模型存储将会占用手机、PC 上的 NAND 容量,但相对于 512GB 或 1T

    26、B 的主流配置影响有限,而 AIoT 设备配置的 NAND 容量普遍较小,例如Meta AI 眼镜的 NAND 为 32GB,需要存储照片、视频,若本地存储大模型则需要更多的容量。此外,耳机这类小型设备即使本地很难承担 AI 运算,但随着功能的增加,为了存储更多固件和代码程序,也需要扩展 NOR Flash 容量。当前几款已发布的 AI 耳机中 NOR Flash 容量较之普通 TWS 耳机也有了比较大的提升,基本上实现了翻倍来支持内置的 AI 新功能。3、电池:电池:电芯数量、能量密度提升,快充普及都将优化续航和补能体验电芯数量、能量密度提升,快充普及都将优化续航和补能体验 15/43 20

    27、25 年年 1 月月 26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设备将尽可能增加电池数量。设备将尽可能增加电池数量。Meta AI 眼镜的电池容量仅为 150mAh,在一般使用状态下的续航约为 4小时,如果频繁使用拍照、听音乐或与 Meta AI 互动等功能,只能维持 2-3 小时,每次最长 3 分钟的视频录制时间也是受耗电的影响。闪极 A1 拍拍镜为了增加续航在眼镜中放置了 3 颗电池,达到了450mAh 容量。硅基负极、钢壳等技术会用于提升能量密度。硅基负极、钢壳等技术会用于提升能量密度。硅基负极相比石墨负极能让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一个数量级,钢壳的封装工艺则有助于在相同体积下容纳更

    28、多的电池材料。硅基负极、钢壳在智能手机上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其他 AI 端侧设备上也有望快速普及。快充普及:快充普及:当电池容量增加,为了减少充电时间,快充技术将得到普及。4、散热:端侧散热:端侧 AI 算力提升,散热材料迎来确定性升级机遇算力提升,散热材料迎来确定性升级机遇 在端侧在端侧 AI 算力提升的趋势下,散热对性能的稳定性及可靠性起到关键作用,属于确定性增量环节。算力提升的趋势下,散热对性能的稳定性及可靠性起到关键作用,属于确定性增量环节。目前,消费电子的散热器件主要包括石墨膜、热管、均热板、风扇,而在发热器件和导热散热器件之间的导热界面材料主要包括导热凝胶、导热膏、导热相变材料、

    29、导热片。VC 均热板渗透率与面积持续提升,量价齐增:均热板渗透率与面积持续提升,量价齐增:在手机、PC 中,均热板的渗透率持续提升,已逐步发展为中高端机型的主流散热解决方案。为提升散热效果和覆盖面,单台设备所使用的均热板的面积也在持续提升。导热界面材料为散热必需品,材料配方不断升级以提升导热效率。导热界面材料为散热必需品,材料配方不断升级以提升导热效率。因为发热器件和散热器件总是存在凹凸不平的空隙,因此必须使用到界面材料填充空隙,提升导热效能。在耳机、眼镜等小型设备中,VC均热板和热管都受体积限制而无法使用,主要采取界面导热材料进行散热,而导热材料的配方在不断改进以提升导热效率。作为 2024

    30、 年重磅推出的 AI 智能手机,三星 Galaxy S24 采用了多重散热方案的组合。从第三方的拆解来看,三星使用了 S 型 VC 均热板。VC 均热板以铜材质居多,部分设计则采用不锈钢材质均热板,具有重量更轻、耐冷却液腐蚀、低成本等优势。16/43 2025 年年 1 月月 26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5、品牌:各大阵营正以各自的技术和市场优势,围绕端侧品牌:各大阵营正以各自的技术和市场优势,围绕端侧 AI 硬件加速布硬件加速布局局 消费电子硬件巨头:消费电子硬件巨头:传统消费电子硬件巨头以智能手机为端侧 AI 核心,并向周边产品辐射,目标构建完整的端侧 AI 生态。以

    31、苹果、华为为代表的厂商,凭借在大模型、操作系统、算力硬件等核心技术的自研能力,可以实现高度整合的系统级 AI 体验。互联网科技公司:互联网科技公司:2014 年,亚马逊发布的智能音箱 Echo,为未能进入智能手机市场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开辟了一条新的硬件增长赛道,吸引谷歌、阿里、百度等纷纷加入。如今,AI 大模型赋能的眼镜、耳机、玩具等新品类,既为 AI 技术提供了优质的落地载体,也开辟了新的硬件增长赛道。互联网科技巨头已经在新兴硬件侧加速布局,例如 Meta 推出了 AI 眼镜,字节跳动推出了 AI 耳机、AI 玩具。互联网厂商的优势在于模型与应用开发能力、庞大的用户群体和领先的营销能力,而硬件

    32、的成败关键在于精准的功能定义和高效实现。第三方硬件设备厂商:第三方硬件设备厂商:随着端侧 AI 技术不断扩展落地场景,从事可穿戴设备(如耳机、AR/VR)的第三方硬件厂商,甚至初创公司正迎来了新一轮的成长机遇,CES2025 展会上涌现的 AI 智能眼镜品牌正体现这一趋势。尽管自主训练大模型并运行维护的成本极高,但随着推理成本快速下降,第三方公司可以通过接入成熟的 ChatGPT、豆包、通义千问等大模型为用户提供 AI 服务,将精力专注于产品打磨与市场推广。17/43 2025 年年 1 月月 26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6、代工:受益于代工:受益于 AI 赋能传统消费电

    33、子的换机周期,新品类有望带来新增赋能传统消费电子的换机周期,新品类有望带来新增长点长点 AI 催化换机需求带来的量能增长,利好消费电子头部代工厂商。催化换机需求带来的量能增长,利好消费电子头部代工厂商。传统消费电子硬件,手机、平板、PC已进入市场饱和期,全球出货量增长乏力。通过融入 AI 大模型,新一代产品有望改善用户体验,创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成为缩短换机周期和加速市场复苏的关键驱动力。目前,智能手机、PC 行业的代工份额集中于几家头部厂商且份额较为稳定,而手机品牌以智能手机为中心构建生态优势,也使得可穿戴等周边产品份额向品牌厂商集中,智能手机代工厂也逐步获取更多可穿戴产品的份额。AI 眼镜、

    34、玩具等新品类有望为代工厂商带来全新增长点。眼镜、玩具等新品类有望为代工厂商带来全新增长点。大量科技公司正投入 AI 眼镜、AI 玩具、AI机器人等新品类的研发,代表产品 RayBan Meta AI 眼镜已取得了百万级的销量,表现超出预期。未来在 AI 技术的加持下,有望出现销量靠近折叠屏、智能手表、甚至智能手机的新产品。从 RayBan Meta AI 眼镜选择的代工合作方来看,消费电子头部的代工厂凭借长期市场竞争积累下的研发迭代、量产交付能力,将是各种新品类端侧设备的首选合作伙伴,不会缺席潜在新兴品类爆发带来的成长机遇。18/43 2025 年年 1 月月 26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

    35、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五、五、AI 终端细分领域终端细分领域 1、AI 终端创新之智能手机终端创新之智能手机 3Q23 以来,全球手机季度销量同比增速回正,在长达以来,全球手机季度销量同比增速回正,在长达 7 个季度的同比下滑后迎来了连续个季度的同比下滑后迎来了连续 5 个季度的同个季度的同比增长。比增长。据 IDC 数据,全球智能手机出货从 2007 年的 1.25 亿部快速增至 2016 年高点的 14.69 亿部,随后连续 4 年同比下滑,2021 年因疫情宅家经济推动出货量虽然同比回升 6.2%至 13.60 亿部,此后继续下滑至 2023 年 11.64 亿部。1-3Q24,全球智能手机

    36、同比出货量同比增长 8%,达到 9.07 亿部,多家机构预测 2024 全年手机出货量有望同比增长 5%达到约 12 亿部。份额方面,华为自 23 年 8 月 29 日“先锋计划”发布 Mate60 系列后,华为手机销量迎来快速增长,全球份额由 2%逐步提升至约 4%,而三星、苹果、OPPO 前三季度份额则有所下滑。预计未来两年全球手机市场将温和增长,预计未来两年全球手机市场将温和增长,新兴市场和高端手机增速将快于整体。新兴市场和高端手机增速将快于整体。考虑到降息背景下宏观经济环境预期改善,能够认为以新兴市场为主要增长动力的智能手机大盘有望实现温和修复。成熟市场中,高端手机消费者在该领域保持强

    37、劲的购买力,更愿意为新技术支付溢价,折叠屏和 AI 手机的渗透有望拉动该领域市场价值增长。2024 是是 AI 手机元年,各厂旗舰机型全面搭载手机元年,各厂旗舰机型全面搭载 AI 大模型。大模型。进入 2024 年,各大厂商瞄准 AI 风口,旗舰机型全面搭载 AI 大模型,苹果 24 年 6 月发布 Apple Intelligence;华为 6 月 21 日发布 Harmony 19/43 2025 年年 1 月月 26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Intelligence 鸿蒙原生智能,将 AI 与 OS 深度融合,10 月 22 日华为原生鸿蒙 HarmonyOS NEX

    38、T 发布;谷歌 8 月 14 日发布以 AI 为核心的谷歌硬件全家桶,将 Gemini 集成到了手机、手表、TWS 耳机等各类硬件中;10 月,荣耀发布了 Magic OS9.0,是业内首个搭载智能体的个人化全场景 AI 操作系统;此外,OPPO、VIVO、小米等也陆续升级了其手机助手。AI 有望带来手机交互颠覆式创新,加速换机周期。有望带来手机交互颠覆式创新,加速换机周期。2017 年以来,智能手机进入存量市场竞争,创新不足导致用户换机周期延长。2024 年随着 AI 手机的推出,前三季度全球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 8%。IDC预测 2024 年中国 AI 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将达到 0.4 亿部,

    39、占市场份额 13.2%。在行业参与者的积极推动下,AI 将从应用面逐步深化至系统层,交互体验颠覆传统,缩短换机周期。主芯片厂商针对主芯片厂商针对 AI 迭代产品,安卓旗舰机型迅速适配。迭代产品,安卓旗舰机型迅速适配。2023 年 10 月 25 日高通发布新一代旗舰平台骁龙 8Gen3,率先支持多模态生成式 AI 模型,能够在终端侧运行高达 100 亿参数的模型,面向 70 亿参数大语言模型每秒生成高达 20 个 token。高通发布骁龙 8Gen3 后,小米 14 系列首发搭载,自 10 月31 日首销至 11 月 10 日,全渠道总销量高达 144.74 万台,创下小米高端旗舰销量纪录。苹

    40、果在苹果在 AI 方向布局长久,终端落地具备超预期潜力。方向布局长久,终端落地具备超预期潜力。2014 年苹果在其新一代架构芯片 SoC 中加入专门的 AI 芯片,设计思路由 CPU 和 GPU 处理 AI 任务转向由专门的 AI 芯片进行处理。目前苹果 A 系列芯片已更新至 A17,每秒 AI 算力达到 35TOPS。同时,为了能够在终端设备上高效执行更高难度的机器学习任务,苹果落地了其神经引擎处理器(Apple Neural Engine)。苹果几乎在所有自研芯片中都加入了 20/43 2025 年年 1 月月 26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NPU 模块,从 Mac 电

    41、脑中用的 M1、M2 系列芯片到 iPhone 中的 A 系列芯片,无一例外。这也是苹果各类产品可以高效实现 AI 功能的底层基础技术支撑。尽管苹果 Siri 在 AI 应用上的升级速度、力度甚至已落后于其他厂商,但在芯片 AI 算力以及 AI 嵌入功能上也已做了充分布局,依然是 AI Agent 手机端落地竞争中最有力的参与者。苹果与博通合作开发人工智能芯片,可能将在苹果与博通合作开发人工智能芯片,可能将在 2026 年准备好投入生产。年准备好投入生产。据集微网报道,苹果公司正在积极开发其首款专为人工智能设计的服务器芯片。据三位直接了解该项目的人士透露,这家 iPhone 制造商正在准备应对

    42、其新 AI 功能的强烈计算需求。如果苹果成功开发出这款内部代号为 Baltra 的 AI 芯片,并且预计在 2026 年准备好进行大规模生产,这将标志着该公司硅团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该团队在设计 iPhone 的尖端芯片方面磨练了专业知识,随后进一步发展到设计 Mac 处理器,这些处理器为性能和能效树立了新标准。AI 手机初期是让手机初期是让 App 拥有拥有 AI 功能,未来要让操作系统层面通过功能,未来要让操作系统层面通过 AI 去实现交互功能。去实现交互功能。App 拥有 AI 功能。如 AI+图像(生成、修改等)、AI+文字(完善/建议对话,书写,总结等)、AI+语音(实时翻译等),本

    43、质上是创意创作和效率提升,这些功能经过精细打磨,能在一定程度打动部分用户,但很难产生使用上的“质变”。只有交互上的质变才能真正颠覆式的创新。系统 AI 化,即手机能通过理解用户个性化情景,通过 AI 拆解用户的需求、达成步骤,通过调用不同 App 的信息完成用户的复杂需求。例如荣耀的“一句话点咖啡、一句话取消自动续费”,便是类似场景的雏形。能够认为,这一功能的本质是减少用户的使用摩擦,最终目标是每个人手机上都有一个类似私人助理的智能体(AI Agent)。实现这些功实现这些功能能,需要对用户的数据、各家需要对用户的数据、各家 App 的服务有全局的掌握、理解与调度,单一的服务有全局的掌握、理解

    44、与调度,单一 App 难以获得足够权限进难以获得足够权限进行操作,因此,行操作,因此,未来手机的未来手机的 AI 化,将会是手机厂商与拥有生态数据的应用共同协作的成果。化,将会是手机厂商与拥有生态数据的应用共同协作的成果。目前实现手机系统目前实现手机系统 AI 化有两条技术分支:意图框架与纯视觉,化有两条技术分支:意图框架与纯视觉,而这两条技术路线的起步,都需要依赖大模型对手机屏幕的理解与任务规划,区别在于如何跨应用调度。意图框架方案:在手机后台调用应用API(须 App 授权),实现任务。以苹果手机为例,实现 Apple Intelligence 分为三步:第一步,借助Ferret-UI 实

    45、现屏幕上下文理解;第二步,语义信息检索;第三步,借助意图框架(App Intents)实现跨 APP 功能调用。谷歌安卓也有类似的意图框架。在应用程序中导入 App Intents 功能较为简单,在学习开发者文档后,使用 App Intents 将数据类型实现为 Entities,并使用 App Intents 设置 Shortcuts 的过程十分简易。谷歌的意图框架方案App Actions,于 2019 年在 Google I/O 大会上首次亮相。21/43 2025 年年 1 月月 26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纯视觉方案:纯视觉方案:以智谱 AutoGLM 为例,数

    46、据的获取和操作,都是通过安卓的无障碍权限来控制的。无障碍服务(Accessibility Service)是一套可以模拟操作的系统级别的 API。用户同意 AI 应用获取无障碍服务的权限之后就可以模拟操作,来控制用户的手机。无障碍被广泛用于抢红包、自动回复、一键获取权限等应用中。但是开启了无障碍服务之后,因为需要实时监控手机,会引起手机的卡顿及严重的隐私问题。如果 APP 的 UI 发生修改,如位置、长相、运营规则改变,Auto GLM 可能会失效。智谱 AI、谷歌、微软、Anthropic、腾讯等机构也在研究类似的纯视觉方案。意图框架方案推行不易,但具备长期可发展性。意图框架方案推行不易,但

    47、具备长期可发展性。意图框架需要第三方 App 的适配,因此对于苹果的封闭系统来说更易推行,具备容易适配、开发门槛低、生态圈成熟等优势。而谷歌的安卓系统厂商众多,不同厂商的设备型号繁多,适配难度相对更大。意图框架方案的优点在于算力需求与准确度,其算力需求在于屏幕理解与任务拆解,在任务执行上,由于是调用 App API,所需算力较小,同时准确度有保障。对于第三方 App 来说,意图框架方案可以避免数据泄露,降低遭到爬虫等恶意攻击的风险,最大程度保护第三方 app 的自主可控,能够认为在 AI 深度交互的未来,意图框架方案更具备潜力。iPhone16/17 创新一览:创新一览:1)iPhone16

    48、系列升级:系列升级:系统及软件层面,iPhone16 系列都将预装 iOS18,并搭载 Apple Intelligence;硬件层面,(1)屏幕:Pro 和 Pro Max 屏幕尺寸略有增大,Pro 将从 6.1 英寸增至 6.3 英寸,Pro Max 将从 6.7 英寸增至接近 6.9 英寸;(2)芯片:采用 A18 系列芯片(台积电N3E);(3)内存:全系采用 8GB 内存;(4)光学:Pro 和 Pro Max 将配备 48MP 超广角摄像头和四重反射棱镜相机,支持 5 倍光学变焦;(5)电池:Pro 和 Pro Max 电池容量将分别达到 3577mAh(+303)和 4676mA

    49、h(+254);(6)其他:侧键按钮升级等。2)iPhone17 系列创新力度加大:系列创新力度加大:几款机型的摄像头或将大幅升级(部分升级为 48MP 长焦镜头+24MP 前置摄像头),搭载 A19 系列芯片,更大的内存,以及全新超薄的 Air(Slim)型号。22/43 2025 年年 1 月月 26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iPhone16/17 硬件升级一览:硬件升级一览:原生鸿蒙兴起,华为全方位布局原生鸿蒙兴起,华为全方位布局 AI 生态。生态。HarmonyOS 经过经过 4 个版本的迭代,截至个版本的迭代,截至 2024 年年 6 月,月,鸿蒙生态设备超过鸿蒙

    50、生态设备超过 9 亿,开发者数量超过亿,开发者数量超过 230 万。万。根据 IDC 数据,HarmonyOS 手机自 2021Q1 开始出货,3Q24 HarmonyOS 手机出货量 1131 万部,同比增长 40.46%。鸿蒙系统手机目前已经搭载在四十余种机型上,2023 年搭载 HarmonyOS 销量最高的机型是 Mate60pro,全年销售 514 万部。搭载HarmonyOS 的手机平均单价明显高于安卓系统手机的平均水平,随着 2023 下半年华为推出新的高端旗舰机型,搭载 HarmonyOS 的手机平均单价在 4Q23 显著提升至 892 美元,同期安卓系统手机平均单价为 307

    51、 美元。HarmonyOS 手机在智能手机市场渗透率由 2021 年的 0.52%提升至 1-3Q24 的 4.15%。23/43 2025 年年 1 月月 26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HarmonyOS4.0 实现更广泛的设备覆盖,引入实现更广泛的设备覆盖,引入 AI 大模型。大模型。2023 年 8 月 4 日,HarmonyOS4.0 操作系统正式发布。此次升级加入了 AI 大模型,HarmonyOS4.0 车机系统将搭载 AI 大模型,使得系统可以更好的适应各种场景。同时该系统可实现更广泛的设备支持,包括车机、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多种设备。此外,本次系统升级也带来

    52、多屏跨设备投屏、趣味心情主题、智能识别和 AI 抠图技术等。HarmonyOS NEXT 是华为推出的下一代全场景智能操作系统,是实现万物互联的全场景操作系统上是华为推出的下一代全场景智能操作系统,是实现万物互联的全场景操作系统上的重要里程碑,实现不同的设备使用同一个系统。的重要里程碑,实现不同的设备使用同一个系统。在华为的鸿蒙生态千帆启航仪式上,HarmonyOS NEXT 首次亮相,并宣布将在 2024 年第四季度正式商用。2024 年 6 月 HarmonyOS NSXT 面向开发者和先锋用户启动 Beta。2024 年 10 月,华为正式发布全新操作系统 HarmonyOS NEXT,

    53、由于该系统不再兼容安卓应用,因此该系统也被称为纯血鸿蒙系统。纯血鸿蒙进行了全栈自研,不再兼容安卓应用,仅支持鸿蒙内核和鸿蒙系统的应用。截至 2024 年 10 月鸿蒙操作系统代码量超 1.1 亿行,注册开发者达到 675 万,鸿蒙生态设备数量超过 10 亿,上架的原生应用和原服务超过 15000 个。HarmonyOS NEXT 是鸿蒙系统自 2019 年以来最大升级,是我国首个全栈自研操作系统,在原生智能方面,HarmonyOS NEXT 将 AI 与操作系统深度融合,将 AI 能力融入到各子系统中,AI 助手小艺升级为智能体。原生智能原生智能 OS 需要具备统一的需要具备统一的 AI 系统

    54、底座、原生智能应用、系统级智能体、开放生态四大核心要素。系统底座、原生智能应用、系统级智能体、开放生态四大核心要素。统一的统一的 AI 系统底座:系统底座:全新打造的 AI 系统底座,在 OS 层提供统一的 AI 基础模型、数据接入、模型与算力调度能力等,同时为 OS 其他子系统提供协调一直的智能化改造。24/43 2025 年年 1 月月 26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原生智能应用:原生智能应用:对用户日常使用的系统应用(如电话、消息、图库等)和服务(扫码、图片编辑)进行智能化升级。小艺超级智能体:小艺超级智能体:为用户提供体系化、可拓展、全场景智能能力,与领域 Agen

    55、t 一期相互协作完成复杂任务。生态开放:生态开放:为三方生态应用提供开放的模型开发和部署能力、高价值 AI 组件能力、领域 Agent 开发平台能力。华为将推动 AI 大模型技术全面融入终端系统,重构以 AI 为中心的鸿蒙原生智能,将小艺升级为系统超级智能体(AI Agent),实现多模态交互、全场景融合感知、生态写协作以及隐私安全保护,通过端云协同构筑强大、统一的全场景智能。2、AI 终端创新之终端创新之 TWS 3Q24 全球全球 TWS 耳机出货量耳机出货量 7483 万部,同比增长万部,同比增长 11.5%。根据 IDC 数据,2023 年全球 TWS 耳机出货量 2.49 亿部,同比

    56、增长 1.84%;3Q24 全球 TWS 耳机出货量 7483 万部,同比增长 11.5%,环比增长 15.3%。分品牌来看,2023 年苹果 AirPods 出货量 7071 万部,同比下降 23.17%;3Q24 AirPods 出货量 1561 万部,同比增长 4.9%,环比增长 6.0%。OWS 耳机耳机(开放式可穿戴立体声开放式可穿戴立体声)份额显著提升。份额显著提升。OWS 开放式耳机具备更舒适的佩戴体验,根据Canalys 数据,全球 OWS 耳机 3Q24 同比增速几乎翻了三倍,4Q23 开放式耳机占个人音频市场的2.9%,3Q24 已提升至 6%。25/43 2025 年年

    57、1 月月 26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TWS 耳机延伸耳机延伸 AI 功能新趋势。功能新趋势。1)Ola Friend:字节跳动收购 Oladance 后发布的首款 AI 智能体耳机,其最大看点是字节豆包大模型,集成了语音助手、实时翻译、智能推荐和生活助理等功能,支持英语陪练、旅行导游、百科问答、音乐和情绪陪伴等。2)FILL:继 Ola Friend 外市场上第二款支持豆包大模型 AI 的耳机,搭载中科蓝讯 BT8951H,适配实时翻译、会议纪要、实时对话等功能。3)科大讯飞:搭载 AI 会议助理、实现多场景录音转写、32 种语言同传翻译、一键闪录等。4)华为 Free

    58、Buds Pro4:智慧降噪、接入小艺智能体等。AI 耳机新增智能体带来多样化功能应用。耳机新增智能体带来多样化功能应用。相对于传统 TWS 耳机的 ANC 降噪功能,当前 AI 耳机在环境降噪、通话质量提升等方面均有智能化升级,同时支持多种新增的 AI 功能,例如 1)接入 AI 大模型作为 AI Agent;2)双向实时翻译;3)会议录音转写&摘要等。AI 功能也成为耳机品牌差异化竞争的主要关注点之一。屏幕与摄像头植入屏幕与摄像头植入 TWS 耳机。耳机。WISHEE AiEar 在充电仓中加入可用于互动的显示屏。根据环球网报道,苹果计划在 2026 年为 AirPods 系列耳机配备红外

    59、摄像头模组,提升空间音频体验、强化空间计算生态、实现空中手势控制。AI 耳机智能化对端侧硬件与耳机智能化对端侧硬件与 SoC 提出新要求。提出新要求。1)低功耗与长续航:当前 AI 耳机佩戴时间更长,且 AI Agent 需待机等待被唤醒,所以 SoC 逐渐往先进制程推进以满足功耗与续航的高要求;2)轻量 NPU 算力:AI 耳机需要在各种复杂环境下清晰识别指令,因此需要轻量的 NPU 算力优化降噪,增强语音指令;3)OWS 耳机趋势:OWS 开放式耳机形态相对于入耳式的 TWS 更具舒适度,且待机状态下不影响日常沟通。26/43 2025 年年 1 月月 26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

    60、报告研究报告 TWS 耳机有望成为大模型在端侧的重要入口。耳机有望成为大模型在端侧的重要入口。对于字节跳动、科大讯飞、塞那 sanag 等公司而言,公司本身不具备手机、平板等端侧硬件能力,需要硬件方案商帮助推广模型。因此 TWS 耳机成为了相对低成本,且契合 AI Agent 需求的端侧入口。3、AI 终端创新之智能眼镜终端创新之智能眼镜 2024 年年 Meta 与雷朋合作推出与雷朋合作推出 Ray-Ban MetaAI 眼镜,引爆市场。眼镜,引爆市场。Ray-Ban Meta 可支持用户设置各种提醒,如日程安排、重要会议或日常任务等,也支持扫描二维码和电话号码,将来该眼镜还将添加AI 视频

    61、、实时翻译等功能。Ray-Ban Meta 眼镜推出后引爆市场,根据 TheVerge 数据,截至 2024 年 5月其出货量已超过 100 万副,全年有望超 200 万部,同时小米正计划于 2025 年推出新一代 AI 眼镜,三星也已敲定 AI 智能眼镜项目并计划于 2025 年发布。成本、售价降至合理区间,成本、售价降至合理区间,2025 年将成年将成 AI 眼镜爆发元年眼镜爆发元年,有望成为下一代交互方式有望成为下一代交互方式。Meta 发布的AI 眼镜价格低至 299 美元,已经与常规眼镜的价格(千元人民币)差距不大。根据明月镜片招股书,2023 年中国眼镜片销售规模预计为 1.57

    62、亿副,若按照千元单机价值量估算,则 AI 眼镜未来市场规模可 27/43 2025 年年 1 月月 26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达千亿元。根据 TheVerge 数据,截至 2024 年 5 月 Ray-Ban Meta 出货量已超过 100 万副,全年预计超过 200 万副,同时随着更多玩家加入,预计 2025 年将成为 AI 眼镜市场爆发元年。根据 Wellsenn XR 预计,2025 年后全球 AI 智能眼镜市场迅速增长,到 2030 年全球 AI 智能眼镜销量有望达到 8000万副。继继 Meta 之后,小米、三星、百度及诸多之后,小米、三星、百度及诸多 XR

    63、公司纷纷布局公司纷纷布局 AI 眼镜。眼镜。百度于 2024 年 11 月发布了小度AI 眼镜,预计 2025 年上市。小米计划于 2025 年发布新一代 AI 眼镜,全面对标 Ray-Ban Meta。三星同一时间也敲定了 AI 智能眼镜的项目方案,预计 2025 年上市。苹果内部也在推进代号“Atlas”的 AI 眼镜项目。雷鸟、Rokid、蜂巢科技、新视界、宝岛眼镜、LOHO 眼镜等也纷纷发布或者布局 AI 眼镜。雷鸟、雷鸟、XREAL、蜂巢科技等、蜂巢科技等 XR 眼镜玩家已经入局眼镜玩家已经入局 AI 眼镜,眼镜,AI 眼镜是终极眼镜是终极 VR 设备的过渡产品。设备的过渡产品。AR

    64、 眼镜和 AI 眼镜的区别在于:AR 眼镜将重点放在虚拟与现实结合,强调显示,更加依赖内容生态;而 AI 眼镜更加注重通过 AI 提升语音交互能力,其 AI 助理属性更强,和传统眼镜更为接近。XR 玩家进入玩家进入 AI 眼镜领域优势在于深厚的智能眼镜研发基础,劣势在于眼镜领域优势在于深厚的智能眼镜研发基础,劣势在于 AI 能力面临挑战:能力面临挑战:优势:消费者选择 AI 眼镜时会考虑外观等属性,这方面 XR 相关公司通常已经迭代多款智能眼镜产品,对用户偏好、产品设计等有更丰富经验。劣势:AI 眼镜的 AI 助理属性更为突出,产品的竞争力很大程度决定于其 AI 表现效果,这要求生产厂商具有强

    65、大的端侧 AI 大模型能力。XR 相关公司通常多为硬件企业,软件实力并不突出。AR 眼镜市占率第一的眼镜市占率第一的 XREAL 对对 AI 眼镜发展持谨慎态度。眼镜发展持谨慎态度。2023 年全球 AR 眼镜市场中 XREAL 市占率 45%,排名第一,但 XREAL 创始人兼 CEO 徐驰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AR 眼镜仍然处于上半场,需要不断地进行技术研发的持续投入,并认为尽管 AI 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但市面上大部分 AI 眼镜都没有手机好用。28/43 2025 年年 1 月月 26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AR 眼镜玩家眼镜玩家 Rokid 和雷鸟创新在和雷鸟创

    66、新在 AI 眼镜方面则更为激进,以期弯道超车。眼镜方面则更为激进,以期弯道超车。2023 年全球 AR 眼镜市场市占率排名位于第二位和第三位的分别是 Rokid 和雷鸟创新,二者均积极布局 AI 眼镜,Rokid 于2024 年 11 月发布 Rokid Glasses,其基于多模态 AI 大模型,拥有 AI 问答搜索、AI 识物、AI 多语种翻译等功能;雷鸟创新分别于 2024 年 9 月和 2025 年 1 月先后发布雷鸟 X3 和雷鸟 V3,产品支持 AI 语音助手、AI 翻译、AI 音乐 DJ、对弈、调酒等功能。互联网厂商探索互联网厂商探索 AI 模型应用场景,模型应用场景,AI 眼镜

    67、是眼镜是“硬件硬件+AI”的典型场景之一。的典型场景之一。随着 AI 大模型的迅速流行,各家互联网厂商逐渐将视角从 AI 大模型开发向 AI 应用终端聚焦,Meta 在 AI 眼镜的成功表现迅速吸引其他互联网厂商纷纷进入 AI 眼镜领域。互联网厂商在互联网厂商在 AI 眼镜领域的优势在于其领先的眼镜领域的优势在于其领先的 AI 大模型能力,而其劣势在于缺乏硬件产品的设计制大模型能力,而其劣势在于缺乏硬件产品的设计制造经验及传统的销售渠道。造经验及传统的销售渠道。Meta 与雷朋合作推与雷朋合作推出出 Ray-BanMeta 产品,雷鸟创新与阿里云合作推出雷鸟产品,雷鸟创新与阿里云合作推出雷鸟

    68、V3 产品。产品。由于互联网厂商通常在大模型方面具备优势,而在硬件生产领域涉足较少,因此其入局 AI 眼镜最便捷的方式即与大模型能力较弱的 XR 相关公司合作,如 2023 年 9 月 Meta 与雷朋合作推出 Ray-BanMeta 产品,2025年 1 月雷鸟创新与阿里云合作推出雷鸟 V3 产品。字节跳动收购字节跳动收购 PICO、Oladance 可能意在入局可能意在入局 AI 硬件领域,百度自研小度硬件领域,百度自研小度 AI 眼镜。眼镜。除与其他厂商合作外,互联网厂商也正通过收购、自研等方式入局 AI 眼镜赛道,如字节跳动收购 XR 公司 PICO、开放式耳机品牌 Oladance

    69、可能意在入局 AI 硬件领域;百度自研发布小度 AI 眼镜;OpenAI 在去年招揽了Meta 前增强现实眼镜项目负责人 Caitlin Kalinowski,开始在消费硬件方面布局。29/43 2025 年年 1 月月 26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消费电子厂商不断创新可穿戴设备,消费电子厂商不断创新可穿戴设备,AI 眼镜是重要方向之一。眼镜是重要方向之一。小米、华为、苹果、三星等消费电子厂商长久聚焦可穿戴设备,从智能手表到 TWS 耳机再到 AR/VR 设备等,AI 眼镜作为典型的可穿戴设备,是消费电子厂商可穿戴设备产品的重要方向之一。消费电子厂商进入消费电子厂商进入

    70、AI 眼镜领域优势在于对电子产品的整体把控及强大的供应链管理眼镜领域优势在于对电子产品的整体把控及强大的供应链管理、优秀的品牌影响、优秀的品牌影响力等,劣势在于进入该领域时间较晚。力等,劣势在于进入该领域时间较晚。Ray-Ban 成功引爆成功引爆 AI 眼镜市场后,眼镜市场后,2024 年下半年开始各品牌年下半年开始各品牌 AI 眼镜密集发布,推动行业迎来增长眼镜密集发布,推动行业迎来增长期。期。2023 年 9 月 Meta 与雷朋合作推出的 Ray-Ban Meta 由于搭载了 Meta AI 智能助手,销量出色成为AI 眼镜行业标杆产品。进入 2024 年下半年后,雷鸟、Rokid、百度

    71、、闪极等发布多款 AI 眼镜新品,力求产品在重量、价格、AI 表现等方面超越 Ray-Ban Meta,产品加速迭代有利于其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从而推动行业进入快速增长期。30/43 2025 年年 1 月月 26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4、AI 终端创新之终端创新之 AI 陪伴玩具陪伴玩具 豆包大模型使用体验较好,显眼包豆包大模型使用体验较好,显眼包 AI 玩具引发关注度。玩具引发关注度。在 11 月的全球月活跃排行榜中,豆包 APP 的MAU 达到了 5998 万,仅次于 OpenAI 的 ChatGPT,位列全球第二。中秋期间,字节跳动推出搭载豆包大模型的 AI

    72、陪伴玩具“显眼包”,在普通毛绒玩具的基础上,内嵌 AI 大模型机芯,集合了火山引擎的多项 AI 技术,可进行中英双语对话,广受欢迎。海外 AI 陪伴玩具已有原型,2023 年 12 月玩具公司 Curio 基于 OpenAI 模型推出三个具有独特个性的AI 毛绒玩具角色:Grok、Grem 和 Gabb,单个售价约 99 美金。FoloToy 率先布局率先布局 AI 玩具产品,玩具产品,SoC 公司配套合作。公司配套合作。初创公司 FoloToy 已开发 Fofo-火火兔、Meow-米兔、Octopus-八爪鱼、Cactus-仙人掌、Kola-慢慢熊等多款 AI 陪伴玩具/早教机。公司 Mag

    73、icbox 智能对话盒子可以安装于任何玩具中,字节“显眼包”同样搭载了 Magicbox,而 FoloToy 的硬件升级文档中采用了乐鑫科技的 esptool。基于儿童本身词汇量有限且存在情感陪伴的需求,AI 陪伴玩具有望成为 AI Agent 最容易且最优的落地场景之一。结合谷子经济,结合谷子经济,SoC 探寻探寻 AIoT 新应用场景。新应用场景。“谷子”源自“Goods”即商品,主要指漫画、动画、游戏、偶像等版权作品衍生出的周边产品,具体包括海报、徽章、卡片、挂件、立牌、手办、娃娃等。谷子经济是近年来新兴的新型消费现象,围绕二次元 IP 周边商品所形成的消费文化。31/43 2025 年

    74、年 1 月月 26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根据艾媒咨询数据,2024 年中国泛二次元用户规模约 5.03 亿人,预计 2029 年将达 5.7 亿人(CAGR+2.53%);2024 年中国泛二次元及周边市场规模约 5977 亿元,2029 年则有望达到 8344 亿元(CAGR+6.9%);2024 年中国谷子经济市场规模约 1689 亿元,未来谷子经济市场规模将呈持续增长态势,预计 2029 年有望达到 3089 亿元(CAGR+12.83%)。AI+手机/PC/眼镜/耳机虽是关注焦点,但 AI 玩具有望率先诞生爆款产品,为 SoC 公司打开新下游领域。AI 产品形态

    75、可延伸拓展,智能化连接为核心重点。从玩具到谷子再到泛 IoT,WiFi/BT 接入云端模型的需求确定。从语音到视频,从云端到端侧。从语音到视频,从云端到端侧。当前 AI 耳机与玩具等产品均为对话类的产品形态,长期来看视频类的AI 体验门槛更低,也会有更优的体验。同时,基于隐私的保护和定制化的需求,未来具备端侧小模型的IoT 产品也将更受欢迎。而对于 SoC 公司而言,ISP 等视频处理模块,以及 NPU 算力等也将会是未来的发展重心。5、AI 终端创新之终端创新之 PC 疫情透支全球疫情透支全球 PC 需求,近年行业周期下行。需求,近年行业周期下行。据 IDC 数据,2020 年之前全球 PC

    76、 年出货量维持在 2.7 亿台左右。2020 年后受全球疫情影响,远程办公、网课等需求兴起,2020-2021 年间全球 PC 市场快速增长,出货量从 2019 年的 2.7 亿台增长至 2021 年的 3.6 亿台,增长率达到 24.3%。疫情期间工作模式转变刺激了用户对 PC 的需求,促使部分换机需求提前。进入 2022 年后,随着用户回归传统工作模式,PC 市场开始进入低迷期,2023 年全球 PC 出货量达到 2.6 亿台,已跌至低于 2019 年的水平。厂商库存水平向好,厂商库存水平向好,PC 需求触底回暖。需求触底回暖。选取主流 PC 整机厂商联想、戴尔、惠普、宏碁、苹果和华硕,对

    77、比 2019-2023 年各家存货情况。2023 年行业整体库存水平开始下降。此外整体存货周转率也有所改 32/43 2025 年年 1 月月 26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善,证明厂商主动消化渠道库存,而且市场需求有所回暖。据 IDC 数据,目前 PC 消费市场的主流换机周期为 3-5 年,经过疫情后两年的清库存阶段以及疫情期间购买的 PC 更换周期的到来,2024 年开始PC 出货量开始实现正增长,24Q2 全球 PC 总出货量同比增长 3%,达到 6490 万台,行业需求开始复苏。AIPC 是指加入人工智能功能的个人电脑,能够显著提供用户价值。是指加入人工智能功能的个

    78、人电脑,能够显著提供用户价值。AIPC 全称为人工智能个人计算机,是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个人计算设备的新一代产品。在引入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人工智能技术后,AI 能够与 PC 协作,通过云端或在电脑端独立运行大型语言模型,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提供更智能、个性化的服务,从而改变和重塑 PC 用户体验。AIPC 能够针对工作、学习、生活等通用场景,提供个性化创作服务、私人秘书服务、设备管家服务在内的个性化服务等。AIPC 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启动阶段(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启动阶段(AI Ready)和商业化阶段()和商业化阶段(AI On)。)。2023 年,启动阶段的

    79、 AIPC 陆续上市。这类 AIPC 在硬件上具有一定 AI 加速算力,但尚不具备完整的 AIPC 特征。主要表现在芯片计算架构的升级上,新的 CPU 集成了 NPU 计算单元,实现了更高的能效比,提高了计算速度,并在运行过程中表现出更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2024 年开始,具备完备年开始,具备完备 AIPC 核心特征的产品核心特征的产品逐步投放市场,符合商业化阶段标准。逐步投放市场,符合商业化阶段标准。表现为 AIPC 能够实现端边协同计算、跨设备互联接力,甚至能够基于个人数据和使用历史,在边缘私域环境下实现个人大模型的微调训练。各大厂商纷纷开启各大厂商纷纷开启 AIPC 竞赛:竞赛:33/4

    80、3 2025 年年 1 月月 26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苹果:苹果:软硬件布局,尚未发布商业化阶段 AIPC 产品。软件端:苹果将为全产品线配置个人化智能系统Apple Intelligence,将生成式模型置于 iPhone、iPad、Mac 核心,根据个人情景为用户提供智能协助。Apple Intelligence 测试版本会在 2024 年秋季随 macOS Sequoia 推出,支持 M1 芯片以及后续机型。苹果正在将 ChatGPT 访问集成到 iOS18、iPadOS18 和 macOS Sequoia 体验中,用户无需在工具之间跳转即可访问其专业知识以及图

    81、像和文档理解功能;硬件端:发布 M4 芯片布局 AIPC,将采用台积电 3nm工艺,增强渲染及 AI 能力,算力达 38TOPS。宏碁:宏碁:宏碁于 2024 年 3 月起逐步发售 SwiftGO(非凡 GO)系列 AIPC 产品,率先推出的非凡 GO14 及16 搭载英特尔酷睿处理器,并内置 Windows11 中 Copilot 进行集中式生成式 AI 协助。宏碁于 6 月推出Swift14AI,为旗下首款 Copilot+PC,搭载高通骁龙 X Elite 处理器,包含更多 AI 工具及应用,并集成专用 AcerSense 程序快速访问所有 AI 功能,在 2024 年 7 月开始发售。

    82、惠普:惠普:惠普于 2024 年 3 月发布了多款初代 AIPC 产品,包括 AI HP Elite 和 Pro PC 产品系列,搭载英特尔酷睿处理器,在 Windows 中采用 Copilot 以及 Z 系列移动工作站。惠普于 6 月发布了两款新一代AIPC 产品 OmniBook X AIPC 以及 EliteBook Ultra AI PC,采用骁龙 X Elite 处理器。戴尔:戴尔:2024 年 5 月,戴尔推出一系列搭载骁龙 X Elite 和骁龙 X Plus 处理器的 Copilot+PC,包含XPS13、Inspiron 灵越 14Plus、Inspiron 灵越 14、La

    83、titude7455 以及 Latitude5455,提供面向消费以及商业多种选项。微软:微软:2024 年 5 月,微软发布两款 AIPC 新品 Surface Pro 以及 Surface Laptop。新品搭载骁龙 X Elite和骁龙 X Plus 处理器,提供长效续航,将 AI 助手 Copilot 全面引入 Windows 系统,由 OpenAI 全新模型 GPT-4o 提供支持。华为:华为:2024 年 4 月,新款华为 MateBook X Pro 发布,为华为首款 AIPC 产品。MateBook X Pro 应用华为盘古大模型,并搭载超过 100 个 AI 大模型智能体,覆

    84、盖办公、学习、创作、软件开发等多种场景。34/43 2025 年年 1 月月 26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AIPC 快速登陆市场后,有望拉动快速登陆市场后,有望拉动 PC 市场进入新一轮增长。市场进入新一轮增长。据 IDC 预测,中国 PC 市场将因 AIPC 结束负增长,在未来 5 年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PC 市场总规模将从 2023 年 3900 万台增至 2027 年5000 万台以上,CAGR 约 6.4%。AIPC 在中国 PC 市场中新机的装配比例将在未来几年中快速攀升,于2027 年达到 85%,成为 PC 市场主流。2024 年中国终端设备市场中,将有超过

    85、半数的设备在硬件层面具备针对 AI 计算任务的算力基础,2027 年将攀升至近 80%。据 Canalys 数据,预计 2024 年全球AIPC 出货量达 4800 万台,占 PC 出货总量的 18%,预计到 2028 年,全球 AIPC 出货量将达 2.1 亿台,占比达 70%,2024-2028 年 CAGR 达 43.8%。随着随着 AI 性能的持续提升及应用场景不断拓宽,预计性能的持续提升及应用场景不断拓宽,预计 AIPC 销售价格将稳步上涨。销售价格将稳步上涨。据 IDC 数据,未来 5年消费市场中 AI 笔记本电脑均价在 5500-6500 元水平,AI 台式电脑均价在 4000

    86、元左右水平;中小企业市场中 AI 笔记本电脑均价在 5000-6000 元水平,AI 台式电脑均价在 3500 元左右;大型企业市场中AI 笔记本均价在 5500-6000 元水平,AI 台式电脑均价在 4000 元左右。35/43 2025 年年 1 月月 26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6、其他其他 AI 终端终端 显示器、家电、机器人等终端积极引入显示器、家电、机器人等终端积极引入 AI。除手机、PC、智能眼镜、耳机外,其他终端如 IT 显示屏、电视、扫地机、人形机器人、玩具、学习机等都在引入 AI(即使产品本身不具备推理能力,也会云端接入大模型):三星:在 CES-2

    87、025 上发布 SamsungVisionAI,展示 AI 屏幕新突破,推出 NeoQLED8K 等显示器新品,并与微软合作。SamsungVisionAI 可侦测环境、升级功能(一键搜寻、通话即时翻译、生成式桌布等),提升画质音效,实现智慧生活互动。优必选:在 CES-2025 上发布智能割草机 M10,这款产品搭载高通机器人 RB1 平台。RB1 内置机器视觉技术,提供端侧智能,并面向更小尺寸的终端和更低的功耗场景进行优化,让设备在复杂庭院环境中也能轻松应对,具备无边界割草、广域连接与全自动化操作。TCL:在 CES-2025 上称,其海外旗舰电视系列将接入 Google AI 大模型 G

    88、emini,有望于 2025 年内推出全球首台搭载 GeminiAI 功能的电视。六、相关公司六、相关公司 1、瑞芯微:以瑞芯微:以 RK3588 为引领,为引领,IoT&AIoT 平台共发展平台共发展 瑞芯微致力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应用方案的设计、开发和销售,构建了多种算力、不同场景的 AIoT SoC 系列芯片平台,是国内人工智能物联网国内人工智能物联网 AIoT SoC 芯片的领先者。芯片的领先者。公司在深入布局视觉、音频、视频等 AI 算法的同时高效支持主流模型架构,赋能汽车电子、机器视觉、运营商、音频、工业控制等多元领域,为其数字化升级提供深厚技术支持。根据公司 2023 年年报,智能

    89、应用处理器芯片营收 19.1 亿,占比 89.5%,数模混合芯片营收 1.8 亿,占比 8.7%。36/43 2025 年年 1 月月 26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旗舰芯片引领,下游旗舰芯片引领,下游 AIoT 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公司致力于打造旗舰芯片引领 IoT 平台和 AIoT 平台发展的全系列芯片产品格局。其中,旗舰芯片 RK3588 作为国内 SoC 国产旗舰产品,是中高端消费环境中极少数国产芯片选择,富有稀缺性。其高性能、高通用性与丰富的 IP 集成高度对标海外高端产品,应用于车载、ARMPC、AR/VR、边缘计算等多种领域。目前旗舰芯片 RK

    90、3588 客户需求与项目持续增长,带领公司的芯片平台在 AIoT 各领域持续突破。此外,IoT 平台和 AIoT 算力平台拥有不同性能和算力水平,能够满足下游百行百业的多样化算力需求,为下游客户及生态伙伴提供多元化的产品选择。当前公司能够提供从 0.2TOPs 到 6TOPs 的不同算力水平的 AIoT 芯片,其中 RK3588、RK3576 带有 6TOPs NPU 处理单元,能够支持端侧主流的 0.5B3B 参数级别的模型部署,可通过大语言模型实现多种高级功能,并实现多模态搜索、识别,有效解决不同 AIoT 场景的痛点。目前基于公司芯片支持的终端产品包括 AI 学习机、智能音箱、词典笔、会

    91、议主机、桌面机器人算力终端等。2、恒玄科技:恒玄科技:AI 赋能可穿戴赋能可穿戴设备,设备,SoC 龙头拓宽成长空间龙头拓宽成长空间 恒玄科技主营业务是智能音视频智能音视频 SoC 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为客户提供 AIoT 场景下低功耗无线边缘智能主控平台芯片。公司芯片集成多核 CPU、Wi-Fi/BT 基带和射频、电源管理、存储、声学和音频系统、图像和视觉系统、嵌入式 AI 处理器等多个功能模块,是智能终端的主控平台芯片。公司芯片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可穿戴和智能家居领域的各类低功耗智能音视频终端。在智能可穿戴市场,公司主要为 TWS 耳机、智能手表/手环、智能眼镜等产

    92、品提供主控芯片;在智能家居市场,公司主要为智能音箱、智能家电和其他各类全屋智能终端产品提供主控、音频、屏显及无线连接类芯片。公司预计 2024 年度实现营业收入为 324,300 万元到 328,300 万元,同比增长 49.02%到 50.85%。根据公司 2023 年年报,智能蓝牙芯片收入 11.7 亿,占比 53.7%,普通蓝牙芯片收入 3.6 亿,占比 16.6%。AI 拓展可穿戴设备增长空间,拓展可穿戴设备增长空间,SoC 龙头有望深度受益。龙头有望深度受益。搭载恒玄科技 BES2700ZP 芯片的字节跳动Ola Friend AI 耳机,能够接入大模型技术,为用户提供智能交互、信息

    93、查询等服务。智能眼镜领域,便携性、交互性以及性价比(与传统产品价格相似)三重结合有望赋能产品落地,端侧 AI 推动 AR 智能眼镜具备独立算力。例如,魅族 MYVUAR 智能眼镜搭载 BES2700 芯片,集成音频 DSP、ARMCPU、低功耗显示系统控制器,内置 BECO NPU,外挂 WiFi 芯片 BES2600iWA,可连接到手机与云端。此外,恒玄科技 BES2800 芯片采用 6nmFinFET 工艺,较上代 BES2700,CPU 算力提升 1 倍,NPU 算力提升 4 倍,提升算法运行速度的同时能够支持更低功耗下智能眼镜在图像处理、语音交互等方面的应用。37/43 2025 年年

    94、 1 月月 26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3、中科蓝讯:接入豆包大模型,战略布局中科蓝讯:接入豆包大模型,战略布局 AI 耳机耳机 中科蓝讯主要从事无线音频中科蓝讯主要从事无线音频 SoC 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是国内领先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之一。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是国内领先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之一。公司形成了以蓝牙耳机芯片、蓝牙音箱芯片、智能穿戴芯片、无线麦克风芯片、数字音频芯片、玩具语音芯片、AIoT 芯片、AI 语音识别芯片八大产品线为主的产品架构,产品可广泛运用于 TWS 蓝牙耳机、颈挂式耳机、头戴式耳机、商务单边蓝牙耳机、蓝牙音箱、车载蓝牙音响、电视音响、智能

    95、可穿戴设备、无线麦克风、语音玩具、物联网设备等无线互联终端。根据公司 2023 年年报,蓝牙耳机芯片营收 8.63亿,占比 59.61%,蓝牙音箱芯片营收 3.40 亿,占比 23.52%。讯龙三代芯片与字节火山引擎合作,布局端侧讯龙三代芯片与字节火山引擎合作,布局端侧 AI。公司讯龙三代 BT895x 芯片内置 RISC-VCPU+HiFi4高性能 DSP,并采用 CPU+DSP+NPU 的多核架构,能够在低能耗、高算力下满足音频类 AI 算法的应用开发。讯龙三代芯片与字节旗下火山引擎合作,搭载于市面第二款支持豆包大模型的 AI 耳机:FIIL GS Links AI 高音质开放式耳机。目前

    96、已适配实时翻译、会议纪要、实时对话等功能,满足 AI 耳机端侧对语音处理、高速音频传输等的需求,未来也将持续推出不同情境下的 AI 新功能。此外,百度旗下小度添添 AI 平板机器人的智能音箱也已搭载讯龙三代芯片,客户拥有高水准声乐体验之外,也可体验 AI语音交互功能。公司蓝牙音频芯片 AB5656C2、AB5636A 也已分别搭载于 MINISO 名创优品智能音乐眼镜、WITGOER 智国者 S03 智能音频眼镜,眼镜支持清晰语音通话、音乐播放、智能拍照等多样化功能。公司将以“蓝讯讯龙”系列高端芯片为抓手,进一步向终端品牌客户渗透,逐步形成以“知名手机品牌+专业音频厂商+电商及互联网公司”为核

    97、心终端客户的更完整的品牌和市场布局。4、兆易创新:端侧兆易创新:端侧 AI 数据量提升,存储数据量提升,存储需求扩张需求扩张 兆易创新主要业务为存储器、微控制器和传感器的研发、技术支持和销售。公司现有产品主要分为存储器产品、微控制器产品以及传感器产品。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消费类电子、汽车、物联网、计算、移动应用以及网络和电信行业等各个领域,助力社会智能化升级,是全球排名第一的无晶圆厂全球排名第一的无晶圆厂 Flash 38/43 2025 年年 1 月月 26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供应商、中国排名第一的供应商、中国排名第一的 MCU 供应商、中国排名第二的指纹传感器

    98、供应商。供应商、中国排名第二的指纹传感器供应商。根据公司 2023 年年报,存储芯片销售收入 25.56 亿,占比 70.78%,微控制器收入 4.44 亿,占比 22.86%。端侧模型加大存储容量,端侧模型加大存储容量,NOR Flash 迎来迎来量价齐升。量价齐升。伴随 AI 在端侧设备的应用,为存储更多的固件和代码程序,对 NOR Flash 的容量需求不断加大,尤其是中大容量 NOR Flash。例如,字节跳动的豆包 Ola FriendAI 耳机单只内部配备两颗 128MbNOR Flash,高于普通 TWS 耳机的配备量。兆易创新作为 NOR Flash 龙头企业,不断在该领域进行

    99、技术革新,其推出的 1.2V SPI NOR Flash 产品系列,通过供电电压的改变解决系统电压对齐的问题,其数据传输速度、读写功耗等关键指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提供多种工作模式,降低功耗。目前,在豆包 Ola Friend AI 耳机等产品中,公司出产的 NOR Flash存储芯片正发挥关键作用。5、水晶光电:前瞻布局水晶光电:前瞻布局 AR 技术,迎接技术,迎接 AR 光学升级红利光学升级红利 水晶光电主营业务为光学影像、薄膜光学面板、汽车电子(AR+)、反光材料等领域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坚守光学赛道创新发展,是全球卓越的一站式光学解决方案专家。全球卓越的一站式光学解决方案

    100、专家。目前公司已构建光学元器件、薄膜光学面板、半导体光学、汽车电子(AR+)、反光材料五大业务板块,产品形态已由单一的光学元器件向元器件、模组及解决方案并存转型,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相机、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安防监控、车载光电、元宇宙 AR/VR 等领域。根据公司 2023 年年报,光学成像元器件营收 24.46 亿元,占比 48.19%,薄膜光学面板营收 18.49 亿元,占比 36.43%。战略布局战略布局 AR 眼镜,眼镜,AI 推动光学升级。推动光学升级。公司把握 AI 驱动下 AR 眼镜市场的发展机遇,在相关领域的技术研发上积极布局,已具备为 VR/AR/MR 设备提供从

    101、光学材料(晶圆、方片)到各类光学元器件、近眼虚空显示的各类光波导技术及光机的一站式光学解决方案能力,包括衍射光波导、反射光波导、Birdbath 等。公司尤其聚焦反射光波导领域,将继续整合相关资源,围绕量产实现设计、工艺和检验的技术跟进,有望突破反射光波导量产难题,推动 AR 产业发展进程。39/43 2025 年年 1 月月 26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6、漫步者:漫步者:AI 为声音赋能,重塑音频设备领导品牌为声音赋能,重塑音频设备领导品牌 漫步者主要从事家用音响、专业音响、汽车音响、耳机及麦克风等消费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公司已发展成为以音箱、耳机为核心产品,

    102、以精湛的电声技术、知名品牌、精细化管理、精良的制造工艺和产品品质而闻名业界的高新技术企业和行业领导品牌。根据公司 2023 年年报,耳机类产品收入17.9 亿,占 64.3%,音响类产品收入 8.3 亿,营收占比 30.7%。立足国内市场,线上线下两手抓,加速产品出海。立足国内市场,线上线下两手抓,加速产品出海。在海外市场扩展方面,一方面公司稳步推进线下渠道的进一步增长,如北美区域的 Best Buy、日本的电器连锁等传统渠道;另一方面,公司在亚马逊、乐天、LAZADA 和 SHOPEE 等国际电商渠道取得了快速的业务收入增长;此外,公司积极开展海外社交媒体和品牌独立站的运营。在多方面的努力下

    103、,公司将以往在多媒体音箱领域的品牌优势延伸至耳机产品线,公司口碑及品牌影响力在全球年轻购买群体中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公司积极拥抱公司积极拥抱 Al,加速端侧,加速端侧 AI 产品落地。产品落地。公司已经协同互联网平台推出搭载 AI 语音助手的 TWS 耳机,目前有多项产品开发已使用或将要使用相关 AI 技术。作为国内 TWS 耳机市占率最高的第三方耳机厂商,用户数量优势显著,是各个无智能终端布局的 AI 公司的优选合作厂商,公司有望成为”海纳百川“的边缘Al 终端平台型公司。7、国光电器:国光电器:AI 语音时代,老牌电声龙头再焕生机语音时代,老牌电声龙头再焕生机 国光电器前身是 1956 年成

    104、立的广州市国光广播器材厂,后经历多次改制,于 2005 年上市。目前,公司主营业务主要是音响电声类业务及锂电池业务,其中,音响电声类业务主要产品包括扬声器、蓝牙音箱、智能音箱、汽车音响、专业音响、VR/AR 产品、电脑周边音响、Wi-Fi 音箱、soundbar 产品、耳机等;锂电池业务的主要产品运用于无线耳机、智能音响、可穿戴设备、电子烟、无人机等产品。大客户战略优势显著,科技企业加码切入大客户战略优势显著,科技企业加码切入 AIGC 智能音箱。智能音箱。公司在海内外均具备优质客户资源,为智能音箱重要参与者。由于历史悠久,公司沉淀积累了巨型平台客户资源,并沿用“大客户战略”,海外市场,公司与

    105、亚马逊建立合作关系,在国内拥有百度、华为等客户。根据 2023 年公司年报,第一大客户实现营收额 24.8 亿元,占比 41.8%。可以看到,全球大科技企业均在逐步入局 AIGC 智能音箱:1)2024 年9 月,亚马逊推出新款基于生成式 AI 的 Alexa 智能音箱,可提供类似于 ChatGPT 的对话交流服务。2)天猫精灵与通义千问结合,已实现教育、行程管理等高阶功能,具备多轮对话能力,产品体验较先前产品大幅提升。3)微软在 2017 年就已与哈曼合作,推出 invoke 智能音箱。公司凭借优质的大客户资源,未来有望持续智能音箱的大幅渗透。40/43 2025 年年 1 月月 26 日日

    106、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各垂类快速发展,智能汽车各垂类快速发展,智能汽车、XR 也是未来看点。也是未来看点。随着传统音响产品的普及,传统蓝牙音响产品进入增长瓶颈,音响行业的主要看点在于汽车、XR 等各垂类声学配件的发展。例如智能汽车时代,“造车新势力”与传统车厂均对汽车音响视作“智能座舱”重要一环,着力对环绕立体声、音响布局、音质和娱乐功能等进行加强。此外,XR 的兴起也有望给音响行业带来新的机遇。8、歌尔股份:歌尔股份:“精密零组件精密零组件+智能硬件整机智能硬件整机”双轮驱动,双轮驱动,AI+元宇宙引领未元宇宙引领未来成长来成长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精密零组件业务、智能声学整机

    107、业务和智能硬件业务。公司主营业务包括精密零组件业务、智能声学整机业务和智能硬件业务。其中,精密零组件业务聚焦于声学、光学、微电子、结构件等产品方向,主要产品包括微型扬声器/受话器、扬声器模组、触觉器件(马达)、无线充电器件、天线、MEMS 声学传感器、其他 MEMS 传感器、微系统模组、VR/MR 光学器件及模组、AR 光学器件、微纳光学器件、3D 结构光模组、AR 光机模组、AR HUD 模组、精密结构件等,上述产品广泛各类智能终端产品中。智能声学整机业务聚焦于与声学、语音交互、人工智能等技术相关的产品方向,主要产品包括 TWS 智能无线耳机、有线/无线耳机、智能音箱等。智能硬件业务主要产品

    108、包括 VR 虚拟现实产品、MR 混合现实产品、AR 增强现实产品、智能可穿戴产品、智能家用电子游戏机及配件、智能家居产品等。41/43 2025 年年 1 月月 26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AI 语音交互浪潮将至,声学零组件语音交互浪潮将至,声学零组件+智能声学整机业务重回成长。智能声学整机业务重回成长。高信噪比 MEMS 麦克风能够支持在不完美的环境下捕获清晰的音频,并帮助改进语音识别、远场语音拾取和语境理解。AI 语音交互将助推耳机、智能音箱产品升级,MEMS 传感器作为声学产品核心部件,ASP 将显著提升,MEMS 声学传感器行业集中度高,歌尔股份市场份额领跑全球,

    109、此外,歌尔深度参与苹果及安卓系 TWS 耳机整机制造环节,在智能音箱制造环节亦有布局,未来望依托 TWS 市场、智能音箱市场扩容实现自身业务成长。根据公司公告,精密零组件、智能声学整机业务 24H1 营收占比相比 2023 年、2022 年均有抬升。9、中科创达:高通中科创达:高通 AIPC 合作商合作商 中科创达是国内与高通合作最紧密的公司之一。公司与高通在 AIPC 领域联合开发了“Qualcomm Accelerates Development for Copilot+PCs with Snapdragon Dev Kit for Windows”。未来将有更多基于高通骁龙 X 系列的笔

    110、记本即将推出,该开发工具为开发人员提供了创建、调试、测试等多项功能。42/43 2025 年年 1 月月 26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中科创达积极投入端侧智能开发。中科创达积极投入端侧智能开发。公司魔方 AI 数字人解决方集成先进数字人生产技术,依托大模型及智能硬件开发能力,实现在商显载体上即时渲染,展现智能、可交互、服务型 AI 数字人的软硬一体产品,为客户业务场景提供真实价值,增强用户交互体验。七、发展趋势七、发展趋势展望展望 未来,AI 将成为整个数字生活的基础,为各种电子设备赋予智能。随着 AI 大语言模型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各种设备将变得更加智能、高效和便捷。在在

    111、 AI 赋能的万物互联时代,赋能的万物互联时代,未来未来各种设备的智各种设备的智能体将能够自主进行交互。能体将能够自主进行交互。例如,智能冰箱可以根据用户的饮食习惯和库存情况,自动向智能购物设备发送购物清单;智能汽车可以与智能家居设备进行交互,实现远程控制家居设备等功能。这种智能体的自主交互将打破设备之间的界限,实现真正的万物互联。用户将不再需要通过繁琐的操作来控制不同的设备,而是可以通过自然语言与智能体进行交互,让设备自动完成各种任务。同时,AI 赋能的万物互联将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惊喜和便利。例如,在医疗领域,智能设备可以实时监测用户的健康状况,为医生提供准确的数据,实现远程医疗和个性化

    112、治疗;在教育领域,智能设备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资源,提高学习效率。八、参考研报八、参考研报 1.中信建投-电子行业 AI 终端系列报告三:端侧 AI 渐起,硬件迎来升级 2.民生证券-电子行业 AI 终端深度报告:梦想照进现实 3.东兴证券-端侧智能行业:人工智能重要应用,产品落地爆发在即 4.国信证券-电子行业 2025 年年度投资策略:AI 革新人机交互,智能终端百舸争流,行业迈入估值扩张大年 5.东方证券-计算机行业周报:端侧 AI 成为全球巨头布局方向,国产算力迭代与超长期国债项目落地值得关注 6.广发证券-电子行业投资策略报告:AI 的进击时刻系列 1,AI 的下一个前沿是物理 AI 7.招商证券-计算机行业 2024 年中期投资策略:AI 聚焦落地,政策驱动为景气主基调 43/43 2025 年年 1 月月 26 日日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8.中移智库-AI 浪潮下的智能终端从多元格局到未来展望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